close

看醫生

兩人掛好完號碼後~ 跑去就近的餐館用餐,用餐完後

往對面馬路一看,發現了城市中的一個角落,原來還暗藏了

歷史文化遺跡。。。

於是夫妻倆開始冒險~~~ 

 

 

在日治時期開通大路(今明志路)以前,此地附近主要道路交通便是「溝仔墘」

 

住家前的小路,即今天的明志路一段256巷昔稱為舊街。或許讓人難以和三峽、

 

大溪、湖口這樣舊街印象有所連結,的確,這條路上從前幾乎多為茅草頂的

土埆厝而非現今的水泥磚造店舖。

           

明治37年(1904)新泰路泰林路的完成,及後的昭和4年(1929)

明志路也拓寬為汽車道,溝仔墘街因此逐漸沒落。今日的溝仔墘老街,

已成為純住家的社區,但我們仍然能從一些建築文物,找尋當時的景象。


在明志路46號前的茄苳樹下,有一塊凹形的「踏布石」這是從前染坊用的工具,

由工人站立其上往復踩壓浸染後的布匹而使色料能夠浸透均勻。

踏布石隔鄰「吳順記」,為一進二護龍的三合院住宅,牆面是內土外磚的「斗仔砌」

,門額泥塑「吳順記」,但年久失修,現已拆除。整條舊街上稍可令人聯想

「三峽舊街」氣氛的,便是一棟三開間的新巴洛克式洋樓,

正身牌樓上有剪貼「同人」字樣,門額洗子石「得慶居」,光復後曾短暫經營過旅社,

現屋主李氏族人均已搬遷他處。


明志路30弄6號屋宅的後方有一口岩石砌成的井,在泰山鄉自來水廠完工舖設自來水道前,

 

(號稱百年古井,之前都是看電視這次終於親眼看見真正的百年古井,裡頭還有清澈地下水)

 

附近居民除了由清澈的溝仔直接取水外,便是依賴此井供給日用生活所需,

古井後方老人公園,景色優美是休閒的好地方,上有連橫墓園,

由老人公園下階梯,便到了下「泰山巖」,此廟係於光緒元年(一八七五)

由頂泰山巖分祀創建,供奉主神同為顯應祖師黃惠勝,香火十分鼎盛,為泰山人的信仰中心。

資料來源:泰山區公所

 

這裡有很特別的彷彿像貓街~

 

 

綵一蹲下~貓咪就走向這撒嬌

 

有些貓咪不怕人,但也有看見金吉拉流浪貓超怕人(貓咪數量差不多應該有6-7隻左右)

 

其實這裡妥善管理 相信會更加有人氣~! 

在這麼熱鬧的街上旁居然小巷裡還有歷史文化遺產存在。。。

 

在城市角落中發現奇蹟


arrow
arrow

    綵綵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